密爾瓦基公鹿-申紀蘭凌晨病逝
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領域 長期以來,投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要準確理解把握中央精神,在不搞“大水漫灌”和強刺激的同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保持一定的投資節奏和力度,又要把握好投資的方向和準度,精準聚焦基礎設施的短板領域,聚焦影響民生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增強發展後勁的領域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3718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與前10個月持平,比去年同期放緩0.7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較去年略有放緩,主要與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放緩有關。不過,短板領域的投資仍在持續發力。前11個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成為拉動工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民生、環保、交通等短板領域投資不斷發力;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速高于全部投資8.9個百分點。這些領域,也恰恰是我國未來投資增長的巨大潛力之所在。 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每增加一筆投資就會帶來大于這筆投資額數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因此,長期以來,投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這為今後一段時間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指明了方向。 投資既是消費的重要變量,也是供給的重要內容。擴大有效投資,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領域,不僅有利于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